啊啊原来在论坛上上传图片真的会自动删图啊。要写的东西有点多,等我做完这张吧!谢谢你的关注,@ZnCookie!《3是你使我有了坚持每天记录一点的动机。(世界由债务驱动)
采音:
间距:
beatmapsets/1750011#osu/3580179lazer编辑器用上手确实感觉很方便,因为滑条的速度和音量很好改,波形图对timing也很准。但是也有两个不好:没有bookmark,还有不能上传地图。所以设备里还是要挂一个std,但是导出文件后再转存std的时候也经常发生内容错乱的情况。
这张图前前后后开半速反复看了两个小时,越看越觉得要学的东西多。即使没有非常明显的梗,没有非常优雅的滑条,但是mapper美妙的路线和鼓点给了我学osu!以来“我在打歌”的体验最强烈的一次。
我想把我对这张图安排间距的逻辑的理解表达出来,可是怎么写呢?除了一般都要遵守的间距与击打之间的时间间隔成正比的原则,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分别从歌曲的总体和从同一乐句来讲,为什么某些物件之间的间距要安排得比其他物件的间距大;二是什么情况下相同的间距会有不同的移动手感。应该还有一些特殊的间距安排技巧吧。
比如听这首曲子,我试着划为若干个段落:
开始-00:23:786 导语部分,intro,内部结构是八个乐句,前四个相似(干净的琴),后四个相似(升调了,加入了鼓点),就标成AAAAA1A1A1A1吧。
00:23:786-00:44:274 副歌A1,内部结构也是八个乐句,彼此相近。这一段比较激烈。
00:44:274-01:34:030 主歌A1,整体比A1平,蓄势。十六个乐句组成,前面四个乐句相似,中前四个渐渐加进了不同的元素,比如渐渐清晰的鼓声、231023102315231(音)循环的琴声,还有最后加强的鼓点。中后四个里加进来吉他,走路感更强。人声进入“全部”的拖音后,鼓声消失,惟吉他提示节奏来强调这里的人声高音。“埋藏”之后又鼓点出现、加强,这里就是要进入最激烈的副歌的提示。
01:34:030-01:57:445 副歌B1,最激烈。
01:57:445-02:20:859 副歌A2,总体延续A1的感觉。后面的分析方法都差不多。
02:20:859-02:43:542 主歌A2。
02:43:542-03:06:225 03:06:225-03:31:103 主歌B1.我认为这里是要划作一段的,虽然前半部分是电吉他主纲,后半部分人声主纲,但是情感是相承递的。电吉他的是非常精彩的一段。
03:33:298-03:57:445-04:20:859 副歌B2,整首歌中最有表现力的一段。前半部分低,后半部分高。
04:20:859-04:44:274 副歌A3。收尾。
从这里开始到歌曲结束是结语,outro。
这个是来自Cyanocitcho哥的一般歌曲段落划法与段落和歌曲关系图。我不知道我划这个曲子划得对不对哈,感觉比一般歌曲要复杂一些。我还要再学学乐理知识。
歌曲的不同段落情感各有不同,有的激昂、有的低回。在作图者这里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让玩家对地图的强弱有更深刻的体验。比如激昂的段落,要么左手击打密度增大,要么右手甩动幅度更大、轨迹组织更加复杂、需要的移动更快。在这张图中,作图者对激烈的副歌的强调就主要是通过采音密度的加大、物件间距的增大、滑条速度的改变来实现的。
我们来讨论物件间距吧!比如这张图上的红色1 2 3 4和黄色1 2 3就表现了B1段的经典间距。这里1 2 3都是“咚 咚 仓”的鼓点,所以会看到1 2间隔半个圆圈直径,而2 3之间隔了1/2屏幕长。长短对比,突出哪一个呢?是3这个鼓点。另外,1-2-3成锐角也使得玩家更容易把握3的强度。后面这个排列反复出现,打起来也就舒服了。
所以相似乐句下这一张图也采用了这样的作法。
我们再来看人声的影响。
红3 4是一个是人声的“当”(la),一个是人声的“然”(sol);黄1 2则分别是“希”(re)“望”(do)(注意到这两个滑条都是下行的,这可以突出往下走的人声表现)。它们互相的间距是差不多的,都是1/3个屏幕长左右。注意到红5:这个地方音乐里是没有音的,也就是说后期做的音效在这里补了个鼓。正是因为5在这张图里优先级比较低,所以红4的滑条尾和5的间距是相当小的(半个圆圈直径),红5和黄1的间距又大了而且做的是锐角的移动,这和前面是同一种强调手法。黄2-3-紫1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注意的是紫1对应的是人声的“再”(低音xi),而且“希望再”是时间间隔相等且音调匀速往下走的三个音,所以几何上黄1 2和紫1的间距大致一致。反过来说,多出来的黄3这个采鼓音的圈圈放在现在的位置使得玩家从黄往紫移动时快速向下走,不仅强调了“再”音的低,而且这个圈圈使得玩家的路线上分配间距给“再”比“希望”多一些,起到了强调紫1除“再”字人声还有个重的定音鼓的作用。
对了,听红色的1 2 3时,关掉音效和开启音效会听到不一样的鼓:音乐中只有1 3有鼓,音效中则添加了红2这个鼓。为什么要添呢?因为这样形成的三连小叠可以更加强调从上一个音“我”(do)到“当”(la)的音调拔升。皮老板的基础概念里把这个叫做超曲作图,不知道添了音效之后还算不算。
上面是B1段的经典间距。和这张图展示的intro段的经典间距对比一下。
不同段落的强度关系也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吧。大-小,跑步-走路,平滑-多锐角。
再看主歌B1段的经典间距,是不是还要激烈一些?为kiai蓄势嘛。
啊啊先吃饭吧。